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军事 > 正文

坝上小村庄阔步奔小康

网络整理 2020-10-09 13:35

原标题:坝上小村庄 阔步奔小康

  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是冀蒙交界、坝上草原一个典型的贫困村,全村有443户1176人。村民世代以农牧为业,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。贫困,像一座大山,压在村民心头,横亘在奔小康的路上。

  2017年1月24日,农历春节前夕,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冒着四九严寒、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德胜村,看望慰问困难群众,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、谋脱贫计。总书记强调,要下好“精准”这盘棋,把扶贫开发、现代农业发展、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,实现农民富、农业强、农村美。

  总书记的到来,犹如浩荡春风吹进了德胜村。全村干部群众牢记殷殷嘱托,以饱满的激情开展脱贫攻坚战,3年多时间让村庄褪去旧貌、换了新颜。最近我们来到这里,完全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:新民居拔地而起,光伏板向阳而立,马铃薯育种大棚里村民们正在准备收获……2019年底,全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12户445人降至1户2人,贫困发生率由37.8%降至0.17%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00元,村集体收入实现133万元。

  新产业闯出新路子

  过去,德胜村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种养业和外出务工,集体经济“一片空白”。总书记考察时指出,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,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,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,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。这给德胜村指明了脱贫方向。

  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:“总书记来德胜村那天我彻夜未眠,仔细盘算一下,德胜村有丰富的土地资源,优越的光照条件,紧临全国闻名的‘草原天路’,旅游资源也得天独厚,过去一直受穷,主要是没有利用好资源,没有与市场对接。”他和村“两委”其他成员研究形成共识:要摆脱贫困,就必须挖掘自身优势,整合各类资源,在发展新产业上做文章。

  3年多来,在各方面支持帮助下,德胜村打出了一套整合土地资源、利用自然资源、对接市场资源的“组合拳”,形成了以设施农业、光伏产业、乡村旅游3个“增收法宝”为基础的产业扶贫格局。

  小土豆做成大产业。坝上地区气候冷凉,适宜马铃薯育种。德胜村有马铃薯育种传统,但长期只有少数掌握技术的村民做,没有形成规模。几年前,村里引进一家农业公司示范种植马铃薯原种,品质好、效益高,总书记考察时称赞“小土豆做出大产业”。这让村民们深受鼓舞,大家下决心把马铃薯育种发展成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。

  当年开春后,村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村合作社流转300亩地,建起280个育种大棚,村民以每棚1000元的价格承租,贫困户优先租用。周边的种业公司和科研单位提供优惠种苗和免费技术指导,德胜村的马铃薯育种产业就这样有了起色。由于缺乏繁育经验,遭遇市场价格波动,当年的马铃薯原种一度面临滞销风险。后来虽然只有微利,但村民们在种植技术、营销理念方面获得了宝贵经验,他们没有退缩,而是增强了发展信心。

  2018年,合作社引入企业进行订单生产、保底收购,对接了销售网络,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。村里为马铃薯原种注册的“御富德胜”商标,获得国家绿色认证,还被农业农村部纳入第八批“一村一品”名单。2019年,村里有近180户承包了大棚,每个大棚每年产出种薯14万粒以上、纯收入2万多元。总书记看望过的贫困户徐海成家,2019年马铃薯育种收入近6万元。靠整合资源、抱团发展、对接市场,德胜村的马铃薯原种繁育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。今年初,280个大棚被村民抢租一空。

  光伏电站成了“铁杆庄稼”。德胜村海拔1400米,干旱少雨,年均日照3000多小时,太阳能资源丰富。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争取多方支持,2017年建起两座共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。3年来,电站共收益210多万元,主要用于支付扶贫公益岗位工资、给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发放特困救助、增加村集体收入。2017年4月,通过流转村里2600多亩荒山荒坡、草地等闲散土地,引进一家企业投资建设一座5万千瓦的农光互补电站,光伏板上发电、板下种植中药材和苜蓿。村民从中可以得到“两金”:一是每年每亩平均400元的土地租金,140多户受益;二是设备维护、除草、打药的务工薪金。就这样,德胜村的光伏电站从政府投资到引进市场主体,从单一发电到农光互补,发展成了一个新型扶贫产业。

  乡村旅游交出可喜成绩单。德胜村南距坝上“草原天路”18公里,北距张北草原音乐节举办地10公里,附近还有古长城、元中都遗址、滑雪场等景区和设施,一年有380多万人来周边旅游。过去,村里环境脏乱不堪、房屋低矮破旧,路过的游客不会驻足停留。2017年,村里引入旅游公司统一规划建设了139套以二层小楼为主的新民居,同时投资建设了46套精品民宿,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了硬件设施和条件。2018年村民入住新居,王登云第一个把自家空余房间挂到网上搞起了民宿,3个月收入2万元,一下带起了十几户办民宿。2019年,村里筹资铺设了水泥路,打通与“草原天路”的连接线,吸引游客5万人次。入驻村里的旅游公司对有意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开展房屋托管,对外统一品牌、统一管理,同时加入薯种繁育展示、水果蔬菜采摘、民俗风情体验等乡村旅游元素。市场和资源的有效对接,让村民们信心满满,大家决心要把德胜村打造成“京北最美民宿村”。

  新环境激发新活力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