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产金融持续收紧 楼市如何走?
继房企“三道红线”融资新规之后,近日监管层再度提醒银行控制新增贷款中房地产贷款比例。有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,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、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。业内分析人士指出,近年来,监管对银行房贷的监控非常严格,近期房地产销售回暖,部分银行房贷规模仍有增长,监管再度下发控制房贷规模的要求,更多的是警示作用,也预示着房地产融资“严监管”态势不变。
对于最近热议的“三道红线”,在9月25日举行的万科媒体交流会上,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,“三道红线”的影响力不亚于2002年土地招拍挂制度的改革,是对所有开发商的挑战,随着“三道红线”到来,金融红利时代结束,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。
记者了解到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人民银行于8月20日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,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,虽具体细则并未透露,但不少房企均发声回应细则中的“三道红线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最新消息称,监管部门要求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。
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、林晓丽
趋势:行业或将进入管理红利时代
对于最近热议的“三道红线”,在9月25日举行的万科媒体交流会上,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,这是行业重大游戏规则的改变,是对所有开发商的挑战,“这次的监管是穿透式的,明股实债、表内表外全覆盖,之前的财务技巧是没有任何作用的。这对所有开发商都是挑战,“三道红线”的影响力不亚于2002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。”郁亮表示。
记者了解到,8月20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人民银行于8月20日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,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,但具体细则并未透露。有消息称,会议拟给房企融资设置四档管理和“三道红线”。其中,“三道红线”主要涉及三个指标,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不超过70%,净负债率不超过100%,现金短债比不低于1。
具体而言,对房企按“红-橙-黄-绿”四档管理。如果“三线”均超出阈值为“红色档”,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;“二线”超出阈值为“橙色档”,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%;“一线”超出阈值为“黄色档”,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0%;“三线”均未超出阈值为“绿色档”,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5%。
在郁亮看来,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第三个阶段,在2002年之前是土地红利阶段,谁有关系拿到地,谁就赚到钱了。“招拍挂”制度实施之后就是金融红利阶段,随着“三道红线”到来,金融红利时代结束,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。“房地产金融占比越来越高是不对的,因为国家发展不能只靠房地产,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基础设施。企业应该均衡无短板,如果企业有明显短板,例如现金流问题,则会引发系统风险。”郁亮表示。
企业:需做好“以价换量”的风险评估
根据亿翰智库选取的2020年上半年50家样本规模房企数据显示,其中10家踩中两红线,7家全染红。在净负债率指标方面,三成房企超过100%。具体来看,有统计数据显示,在2020年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排名前15的内地上市房企(A股和港股)中,中国恒大、融创地产和绿地控股同时踩中“三道红线”,按照规定,未来有息负债不能再增加;中国金茂触及两条红线;保利地产、中国海外发展、龙湖地产、华润置地和金地集团“三道红线”均未踩中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最新消息称,监管部门要求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。目前融资“三道红线”今年9月起已在参与此前央行、住建部座谈会的12家房企试点实施,房企每月15日前需提交监管部门下发的监测表,共涉8项财务指标,其中涵盖了“三道红线”指标。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,“三道红线”下,未来高增长将一去不复返。目前还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,相信随着下半年各大房企战略调整,明年发布年报之时,这三项指标便会有比较大的改善。
随着各行各业复工、复产有序推进,房地产市场同步转暖,2020年8月百城首开项目平均签约率达47%,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,较2018年以来月均也增长12个百分点。
丁祖昱表示,随着“三道红线”的落地实施,部分房企也将面临融资难题,这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:如土地市场降温,新房销售加速等。尤其是那些触碰红线的房企,更要加紧供货、积极营销、抢收业绩,通过增加销售回款、降低现金支出等方式改善资产负债表。然而,对于一些扩张型房企来说,“以价换量”的销售策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,企业要做好风险评估。此外,随着盈利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,未来开发商们也应更加关注如何提升自身的产品打造能力,以提升项目的产品溢价。
房贷:广州申请房贷客户数量逐渐回升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