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朝第一谜案 汉景帝给窦婴的密诏是怎样一件事
窦婴的遗诏之谜是汉史上的一大谜案!今天,笔者就以自己的视角为大家梳理分析!
一切,还得从开头说起!
窦婴崛起
窦婴,(?-公元前131年),西汉大臣,字王孙,清河观津(今河北衡水东)人,是汉文帝皇后窦氏(下文称窦太后)侄,由此被汉景帝刘启任命为大臣。
吴、楚七国之乱时,窦婴被景帝任为大将军。由于守荥阳,监齐、赵兵。破七国之乱有功,封为魏其侯。
后来,因窦太后宠爱同样在七国之乱中立有大功的小儿子,汉景帝的小弟弟梁王刘武,借景帝酒后一句戏言(百年后传弟),逼迫汉景帝实践诺言。在这个问题上,窦婴顶住了姑母的的压力,帮助了汉景帝传子,所以备受汉景帝青睐。最终窦婴成了汉景帝托孤大臣——有遗诏(本文重点,后边详说)为政,并在汉武帝即位后做了丞相。
窦婴(?—公元前131年),西汉大臣,字王孙_图
政敌的崛起
上文可见,窦婴有两个靠山,一个是汉景帝,另一个是姑妈窦太后。可是,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,6年后,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又去世了,窦婴的两大靠山全部作古,而他的对手却悄然壮大,这个人就是和他一样具有外戚身份的田蚡——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皇后的同母弟弟。
随着田蚡的崛起,窦婴慢慢落寞了——从车水马龙到门可罗雀!这就引发了长期处在权力中枢的窦婴的不满,由此,最后给窦婴惹来杀身之祸!这都得从窦婴的好朋友灌夫说起!
事情经过
事情是这样的,窦婴自从丧失权势后,诸宾客渐渐自动离去,只有灌夫一人没有改变原来的态度——窦婴失去权势,想依靠灌夫去报复那些平日仰慕自己,失势后又抛弃了自己的人。灌夫也想依靠窦婴去结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声。于是两人情投意合,只恨相知太晚了,如同父子之间那样密切!
一次,灌夫拜访田蚡,田蚡可能是随口一说:“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窦婴!”言者无意,听者有心,灌夫就把这件事告诉窦婴,门庭冷落的窦婴受宠若惊,马上准备。但没想到,到如约之期,田蚡根本没去。灌夫去请,田蚡才不情愿赶来。灌夫请田蚡一起舞蹈,田蚡也不情愿,灌夫在酒宴上就用话讽刺他。窦婴便扶灌夫离去,向田蚡表示了歉意,这才作罢!本来是一件好事,结果不欢而散。
田蚡(?—公元前130年5月7日),西汉时期长陵人_图
要只有这一件事倒也罢了,没想到事赶事——没过多久,田蚡不忿(指不服气),就派人索取窦婴在城南的田地,引发窦婴怨恨,不肯给面,由此又引发田蚡愤怒,开始怨恨灌夫、窦婴,正式结下梁子!
但是,光这两件事,田蚡还不能把窦婴怎么样,毕竟窦婴的地位在那摆着,是皇家亲眷。但是,福不双至,祸不单行。元光四年(公元前131年)的夏天,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,姐姐王太后下了诏令,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。窦婴也准备去,但是却想拉着灌夫(拉谁不好,非得拉他)。宴会上,田蚡起身敬酒祝寿,在坐的宾客都离开席位,伏在地上,表示尊敬;而轮到早已成凉菜的窦婴起身为大家敬酒时,就有那些窦婴的老朋友离开了席位——窦婴还没说什么时,灌夫不高兴了。他擒贼先擒王,拿着酒直奔田蚡。田蚡看来者不善,只稍欠了一下上身说:“不能喝满杯。”灌夫火了,大闹宴会!田蚡正愁抓不住把柄,大声喝斥:“这是奉太后懿旨搞的宴会,你破坏宴会,就是对太后的大不敬!”于是把灌夫抓了起来,交廷尉处置!
灌夫(?——前131年),字仲孺_图
这件事闹大了,由于双方背景特殊,便闹到了汉武帝刘彻的面前。汉武帝让大家辩论,但是谁都不敢说话。田蚡却一个劲儿地命人查访灌夫劣迹上报。窦婴眼见好朋友落难,情势越来越危机,于是再也坐不住了,由此就引发了汉史中著名的疑案——“窦婴伪造遗诏案”!
窦婴拿着一道自称是汉景帝临终时留下的遗诏,上面有一句话:“事有不便,以便宜论上(如果有事,你窦婴看着办)!”希望救灌夫一命。汉武帝马上让人去尚书保管档案的地方查访(汉朝有规定,但凡是皇帝诏旨,要一式两份,当事人一份,尚书一份),但是,竟然没有任何档案记录!于是,窦婴从想救人变成了过河的泥菩萨(自身难保),且犯的罪还是矫诏(罪名有多重,不用我说)!最终,不仅灌夫没救成,自己还被斩首(还有一说,灭三族)!
可能性一:伪造遗诏?
那么,问题来了,窦婴有没有可能矫诏呢?
绝无可能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