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人 > 历史 > 正文

街亭失守导致蜀军溃败 诸葛亮一生谨慎 为何偏要用马谡守街亭?街亭之战的失败应该归咎于谁?

网络整理 2020-11-20 11:46

街亭之战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,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。街亭之战的失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。诸葛亮一生谨慎,街亭之战为何偏要用马谡?街亭之战蜀军溃败应该归咎于谁?

u=1412360188,2931079203&fm=26&gp=0_副本.jpg

三国是华夏历史上最具有故事性和象征性的时期之一,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和迷惑,所以后世的文学和曲艺从三国故事里汲取了大量的素材和营养,甚至于时至今日,海量的游戏产品中依然有不少以三国故事为蓝本。

说到遗憾和迷惑,曹操如果有生之年一统天下会怎样,刘备如果有生之年恢复汉室又会怎样;郭嘉周瑜若非天妒英才再多活二三十年会怎样,诸葛司马若非敌手共保一主又会怎样;假定关羽守住了荆州会怎样,假定袁绍赢了官渡之战又会怎样;……

因为受到《三国演义》的影响,很多人可能不自觉地把蜀汉作为了正义的一方,于是潜移默化地投注了个人情感。对于蜀汉的粉丝们,最悲怆的失败便是刘备执意为关羽报仇伐吴而遭遇挫折的夷陵之战,最遗憾的失败便是孔明执意用马谡守街亭而前功尽弃的第一次北伐。

实际上,诸葛亮六出祁山,最有希望取得北伐成功的就是第一次。为何这么说?因为天时地利人和。天时,曹丕驾崩,曹叡初登大位,魏军又新败于东吴陆逊;地利,蜀有汉中可进可退,出斜谷据陇右,虎视长安;人和,魏国大将军曹真与侍中司马懿不睦,可谓将相失和。

诸葛亮离开成都前就制定了完美计划,而且在街亭之战之前也是完全按其设想实施、推进和完成的。我甚至相信在小心谨慎惯了的诸葛孔明心里,对这次北伐行动失败可能性的考虑微乎其微,这从街亭之战失利后诸葛亮的悲怆、愤怒、自责以及后续应对的仓促和惊险可见端倪。

u=3288460502,501278116&fm=26&gp=0_副本.jpg

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,诸葛亮为何偏要派马谡去守街亭呢?而且还是力排众议甚至可以说是专断了一下下的。说起来马谡这哥们虽有才学,但向来只是参谋军机,从未领兵实战过,街亭如此重要岂可允许一个生瓜蛋子练手?或许委派任何一位其他的将领,可能都不会造成后来的失败。

有迹象表明,马谡是诸葛亮有意栽培的接班人,所以我忖度丞相其实是有私心的,想把这个显而易见的功劳留给马谡,为他的履历增色,为将来的重用打底。你看魏延主动请缨就被诸葛亮婉拒了,却非说另有重任,饿的天神,按书中所写街亭是重中之重呀,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任务?

诸葛亮利用孟达拴住了司马懿,派赵云邓芝做疑兵拴住了曹真,自领大军出斜谷,轻松夺取了陇右三郡。此时长安门户已开,战略推进异乎寻常的顺利,其实在我看来是诸葛亮自己犯了轻敌和大意的忌讳,他压根不觉得魏军能突破街亭这个屏障,所以才会派了马谡镇守,换句话说,他觉得派谁都行。

小说中马谡出发前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,说街亭如何如何重要,说守住了街亭就是北伐头一功。而且生怕出什么意外,甚至激马谡立下了军令状。乖乖,这不过是文学艺术加工,为后面街亭之失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做铺垫而已。其实诸葛亮要是真得如此不放心马谡,以其谨慎的作风,肯定把这个任务直接派给别人的,又怎会非要马谡去。

让马谡去,诸葛亮心里打鼓,于是又派了王平做副将。可事实证明马谡连丞相恩师的话都当作了耳旁风,又怎么会听从一个副将的劝告!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马谡有这样的个性,他跟随诸葛亮那么多年,难道诸葛亮完全无感?还是马谡太会伪装?显然不是。所以这种情节既不合理也不真实。

u=1197409345,4210391045&fm=26&gp=0_副本.jpg

那么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?真实情况就是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想多了。诸葛亮派遣谁去驻守街亭,并非是件多么纠结或者多么刻意的事情,他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。事实上原本也应如此,倘若马谡中规中矩执行命令,没有擅作主张玩那套自以为是的才学,所有计划仍将会顺理成章。唉,幼常啊幼常,我突然间想起了赵括!

但是孔明千算万算,就是没算出来马谡如此刚愎自用。或者宿命点说,大概平时都蛮好的,偏巧那几天马谡的脑袋进火锅汤了吧。街亭之失的后果,完全打乱了蜀军原有的战略战术布局。我刚讲过,诸葛亮这次出征是抱着必胜信心的,所以一生谨慎的他此番压根就没做什么危机预案,他事后的愤怒和自责是痛彻心扉的,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。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