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邦以布衣之身 手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建立大汉王朝 刘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?应该怎样评价刘邦?
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,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,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。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,堪称万中无一的豪杰,时代玉成的枭雄。
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?按照传统史书的观点,刘邦是个标准的地痞流氓。换言之,刘邦的特点就是“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”、“延中吏无所不狎侮”和“好酒及色”。事实上,这样解读刘邦显然有失偏颇。我一向反对照着史书写历史,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只会翻书,却不愿意睁眼看现实。
如果我们抛开传统史书对刘邦的定义,单看他的前半生,会得出什么结论呢?事件一:某县的重要领导请当地头面人物吃饭,有一人突然闯入宴会厅,一副旁若无人、大言不惭的样子,毫不谦让地坐在首席,与贵宾谈笑风生。
单父人吕公善沛令,辟仇,从之客,因家焉。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,皆往贺。....高祖为亭长,素易诸吏,乃给为谒曰「贺钱万」,实不持一钱。谒入,吕公大惊,起,迎之门.....高祖因狎侮诸客,遂坐上坐,无所诎。
事件二:一个人既不是官二代又不是富二代,本人也不是什么高级官员,但是某县的副县级官员一直与他关系亲密,在关键时刻还愿意服从他的指挥。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。高祖为布衣时,数以吏事护高祖。高祖为亭长,常佑之。高祖以吏繇咸阳,吏皆送奉钱三,何独以五。
看过上述史书明确记载的两个事件之后,我想请教诸位一个问题:如果你在现实中见到这样的人,会把他和地痞流氓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吗?上述两个事件的主人公,当然都是刘邦。
第一个事件是说吕公避祸于沛县,前来投靠好友沛县县令。后面便是沛县县令请客,刘邦随口报了个数就得以登堂入室,最终抱得美人归。相关内容网上随便都能搜到,在此不赘述。很多人都说:“吕公上了刘邦的当,才把年轻貌美的宝贝女儿嫁给这么个大龄浪荡子。”
可实际上,只要我们看看刘邦的表现,自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如果某人能在现实社会中,混到刘邦这个地步,想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又有何难?直白点说:一个可以在县级领导满座的宴会上坐在C位的人,一个可以随意点评县内诸多大佬的人,如果他想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,到底是谁高攀谁?
第二个事件是说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,县级官员萧何就经常在各方面回护刘邦,当天下大乱之后,萧何又成为刘邦属下。一个人的气场大多是由现实身份决定的,当我们面对比自己级别高、官位大的领导时,气场通常都会被压制,可刘邦在与萧何相处的时候,应该没发生过这种问题。这就叫“霸气天成”,说这样的人是地痞流氓,谁信呢?
刘邦这一生可以分三个阶段:成长期、奋斗期和奠基期。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09年这段时间,就是刘邦的成长期。在这个时间段内,那是各种神鬼乱舞:老妈被龙上身、走路自带五彩云团、大腿上七十二颗痣、斩白蛇起义等等,几乎是大型的跳大神现场。
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,完全是为了宣扬皇权的神圣性,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,使得刘邦成长期的相关史料充满了云遮雾罩。事实上,刘邦在成长期的时候,就已经是沛县的风云人物。换言之,一个不折不扣的牛人。
很多人读史书,目光始终聚焦在帝王将相身上,所以他们会对我的论断嗤之以鼻:不就是一个县级大佬吗?哪有资格被我看在眼里?可实际上,不要说刘邦这种县级大佬,平心而论:你是你们小区最牛的人吗?范围扩大点,你是你们村最牛的人吗?
如果你不是,那你有啥资格瞧不起县级大佬刘邦呢?如果你是,那我相信你一定不会瞧不县级大佬起刘邦,因为你肯定很明白:要走到这一步有多难。我说这些,不是为了搞群嘲,只是希望告诉大家一个道理:刘邦在成长期就能混成沛县大佬,说明他的情商、智商、勇气和意志力,肯定是远远高于平均值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