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王哙效仿尧舜 主动让位给宰相子之 引发燕国内乱 最终成为一出闹剧 贻笑大方
燕王哙是战国时期燕国国君,燕王哙食古不化,为了博取让贤的美名,便效仿上古的尧舜二帝,将王位主动让给相国子之。结果非到没有博得期望中的好名声,而且还导致太子姬平联合将军市被发动内乱,最终把燕国带入了长达数年的内乱之中。
公元前2070年,大禹的儿子启杀死了大禹禅让的继承人伯益,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,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禅让制就结束了,从此部落推选的禅让制被父传子的家天下所取代。
历史差不多过了1600年,到公元前316年,地处中国北方的燕国又上演了一出禅让。但这次禅让却带着明显的黑色幽默,更像是一场闹剧,精明的臣子把糊涂的君主忽悠的晕头转向,最后稀里糊涂的让出了王位。这次禅让最终把燕国带入了长达数年的内乱之中。
子之是战国中期燕国的国相,因为利欲熏心,对燕王生出取代之心,虽然巧使伎俩得以如愿以偿,当上了燕国的王,却好景不久,落得个身败名裂、被敌国杀死的悲惨结局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子之能做到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一国之相,应该还是很有能力的。他善于揣摩燕王心思,深谙官场阿谀奉承之道,深得燕王欢心。公元前321年,称王两年后的燕易王崩殂了,太子哙继位,成为燕国的第二位王,史称燕王哙。子之深知燕王哙颇有雄心,特别是企图击败经过商鞅变法正强势崛起的秦国,就着手办这件事。
子之对内搞改革,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,对外则团结列国,对邻国保持友好关系,为联合列国合纵攻秦打下基础。筹备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着,到了燕王哙三年,燕国正式向列国发出国书,邀请列国参与到由燕国主导的合纵攻秦运动中来。
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暗暗的打着。最后,楚、韩、魏、赵四个国家出来响应燕国的合纵攻秦倡议。无论如何,有几个国家能参与,燕王哙的脸上也有些光彩,对于出面操持此事的子之又有了更多的信任与倚重。
于是乎,在燕国的带领下,五国联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秦国。可惜,这五国联军却被秦军给击败了。由燕王哙提出并主导的此次合纵攻秦运动仿若一场闹剧,刚一开始,没怎么扑腾,就草草的以失败告终。
此后,燕王哙的雄心壮志一落千丈,对于朝政也不再热心,悉数交由子之打理。子之实际上成为燕国的王了。可是,子之却不甘心只当实际上的燕王,还要做名义上的燕王,于是就暗地里继续铺路。
子之与苏秦、苏代兄弟关系很好,又有姻亲。一次,苏代出使齐国后回到燕国,燕王哙问他齐王有称霸的可能不,苏代说没有。燕王哙问原因何在,苏代答道:“齐王对大臣不够信任。”
此后,燕王哙更加信任子之,自己甘居幕后,让子之主持朝政。燕国大臣鹿毛寿劝燕王哙早行尧舜之事,禅让王位给子之,以盛名流传千古,做一代圣主。被成功洗脑后的燕王哙答应了。
燕王哙五年,燕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禅让大典,燕王哙将燕国的王位禅让给了相邦子之。子之称王,是战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。这件事如果能完全成功,将与田氏取代姜氏为齐王一样,对战国历史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。可惜的是,这次禅让,或者说君臣易位,持续的时间并不长,就在国内反对和外国干涉的内因外因联合作用下归于失败。
燕国姬姓老贵族强烈反对燕王哙禅位子之。燕国自从西周初年召公奭受封于此,到此时已经过去了大约七百年了。七百年来,姬姓老贵族是国君的一家子,享受着特殊的社会待遇,拥有各种特权,早已习惯了被国人供养着。现在倒好,国君换成了子之。
国君换了,燕国老贵族不稀奇也不过于反对,但有一个前提是,换的必须是他们姬姓的公子。让一个外人来当燕王,这是燕国老贵族们万万不能接受的。他们肯定要起来反对,坚决不同意将七百年的江山拱手让人!
反对最激烈的是太子平。他作为燕王哙册立的名正言顺的国家储君,是王位的不二继承人。燕王哙纵使真的不想当国王了,要禅位,也应该禅位给他太子平啊,怎么能便宜了一个外人呢?于是乎,太子平决定动用武力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。正在此时,将军市被前来找到太子平,表示愿意助其一臂之力。太子平大喜过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