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朝第一大将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手握三十万精兵却不造反 蒙恬他凭什么能被称为第一?
蒙恬是秦朝时期名将,出身名将世家,自幼胸怀大志。率军攻破齐国,拜为内史 ,深得秦始皇宠信。秦统一六国后,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,收复河南之地,威震匈奴,誉为“中华第一勇士”。蒙恬他凭什么能被称为第一?
蒙恬出身名将世家,从小就通读兵书,练就一身武艺,在被封为将军后,更是远击匈奴,军功赫赫,收复了数十个城池。受到了秦始皇的重视并封其为将军。蒙氏家族三代为将皆效忠于秦,因蒙氏耿直,在朝中也遭人眼红多次陷害,但都因秦始皇的信任而没有被构陷。
蒙恬除了在军事上对秦朝的贡献颇大,粗枝大叶的他还发明了文人墨客最爱的毛笔,蒙恬常年在外征战,但也要向秦始皇汇报战况以及商讨对战策略,而当时使用的竹简极为不方便,他在猎杀一只野兔时灵光一现,用兔尾毛做了一把简易毛笔,再用含有石灰质的水浸泡,便可以书写了,从此大将军蒙恬便又多了一个“笔祖”的称号。
这样的蒙恬最后却选择了自尽实在是可惜,在秦始皇外出巡查时突然去世,而奸臣赵高便以秦始皇的名义下诏赐死蒙恬和长公子扶苏,蒙恬一直效忠于秦,当时并不知秦始皇已死,抱着一种“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”的想法,当时的长公子扶苏想都没想就自尽了。
蒙恬与扶苏是同一阵营,赵高之所以将两人一同赐死,就是担心二人成虎,尽管蒙恬想对胡亥表其忠心都被赵高阻拦,最后蒙恬便在狱中自尽了。蒙恬临终前说:“我手握三十万军,有足够反叛的资本,但我不会造反,我自当恪守为臣之道,以报先主之恩。”可见其衷心。
泱泱五千年历史,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勇猛忠贞之士,关公读春秋而知大义而被人崇敬,岳飞抗金虽败却因忠义而流芳百世,亦有杨家将历代战死沙场从不言悔。然而,在这么多璀璨的星宿当中,却有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人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。这个人,就是蒙恬。蒙恬他凭什么能被称为第一?
第一个开发西北的戍边将领
先秦的历史我们很熟悉,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王朝,而后战乱,又有东周,继而进到了诸侯争霸的时代。这一时代,就是思想大放异彩,豪杰辈出的春秋战国。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,忙着逐鹿中原,在这片肥沃的农耕土地上扩张势力范围,然而在农耕文明之外,却也有另一种文明悄然崛起,也欲进入中原腹地与诸侯争霸,这一势力被称为匈奴。
是自秦始皇大一统以来,困扰中原帝王上千年的边境问题。但这种边境外患,在当时来看,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感同身受,甚至到秦统一六合后,也不能被当做是整个中原大地的问题,因为当时的人们,还处在我的国家被秦国给灭了这种痛苦之中,匈奴外患这个问题离自己太远。
而作为秦朝最能打的将领,蒙恬却不能不重视匈奴之祸。当时的匈奴,已经越过了黄河继续南下,中原腹地如探囊取物,威胁着刚刚发展起来的农耕文明,且对秦首都咸阳虎视眈眈。而匈奴占领的这片肥沃且有战略优势的土地,正是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一带。
为解除祸端,蒙恬到这片土地上抗击匈奴,修筑长城。当大量的军兵和修筑长城的劳动力到了宁夏的时候,就需要在这里生活,而这里有肥沃的土地,天然适合农耕和居住,就地开发土地获得生活所需是蒙恬所想到最合适的办法。于是蒙恬率领众人在黄河边上筑建了44个县城,实行屯田,挖凿水渠,这片被充分开发的土地也就此变成了塞上江南。
与此同时,蒙恬要兼顾击退匈奴,在合理的调动之下,蒙恬的抵抗做到了让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,可谓战功赫赫,勇猛无敌。或许有人说修长城一事劳民伤财,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但这长城是不得不修,甚至修完后,有不少朝代在匈奴侵犯边境时都成了秦长城的受益人。而这种保护农耕文明和中原统治者利益的巨型建筑,在之后的很多朝代也都被效法修筑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