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正皇帝是大清朝最能干的皇帝 也是大清朝具争议的皇帝 雍正皇帝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 为何却有诸多骂名?
爱新觉罗·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,在康熙末年的皇子夺嫡中步步为营,最终成功夺得皇位。继位后大刀阔斧推行的一系列改革,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。雍正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,为何却骂名滚滚而来?
无论是《清史稿》,还是后世的历史学家,对于清世宗雍正皇帝一生的政绩都评价相当高。纵观雍正皇帝本人在位十三年,政绩显著,励精图治,大力整顿吏治,经济上实行改革,军事上平定边疆叛乱。雍正帝始终坚持“以勤先天下”、“朝乾夕惕”。
到雍正驾崩时,清朝国库已经存银六千万有余,在雍正执政期间,百姓生活安定、富足,实现国富民强。雍正帝的一系列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政绩显著的皇帝,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,为何却骂名滚滚而来?
一、九子夺嫡。
康熙皇帝一生雄才大略,继往开来,以此,被后世称为“千古一帝”。但是康熙一生中的败笔,其晚年发生“九子夺嫡”事件,称为康熙皇帝一生中的污点。参与九子夺嫡的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·胤禔、二阿哥爱新觉罗·胤礽、三阿哥爱新觉罗·胤祉、四阿哥爱新觉罗·胤禛、八阿哥爱新觉罗·胤禩、九阿哥爱新觉罗.胤禟、十阿哥爱新觉罗·胤䄉、十三阿哥爱新觉罗·胤祥、十四阿哥爱新觉罗·胤禵。
从康熙四十七年,一废太子胤礽,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,康熙帝驾崩,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出者雍正继位,九子夺嫡的事件才结束。然而,在九子夺嫡的争夺战中,唯独雍正采取的战术最为隐蔽,也最为高明。
雍正在九子夺嫡中,采取:“明修栈道、暗度陈仓”战术。雍正其表面,时常在府中与佛教、道教人员交谈,雍正曾自称“天下第一闲人”、“破尘居士”、“圆明居士”等称号。暗中雍正则成立,以雍正、胤祥为首,核心成员包括:年羹尧、隆科多、李卫、田文静等成员四爷党,加入到九子夺嫡的争夺战中。
最终九子夺嫡的胜出者雍正胜出,然而,在九子夺嫡的争夺战中,雍正难免在暗中也使用上不了台面的计策。这一点从后世对于继位后,不惜余力的花重金建造圆明园,而不愿意多住在紫禁城,另外一点是,雍正万年吉地选址,选择另辟新径建造清西陵,而不葬入清东陵,这多少与雍正参与九子夺嫡中,使用一些上不了台面计策有关,这也成为雍正后世骂名其一。
二、康熙死因之谜。
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,康熙帝崩于北京畅春园。后世关于康熙死因之谜,其众说纷纭,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康熙之死与雍正有关,传闻康熙临死之前,喝下雍正亲手喂下的参汤,之后一命呜呼。之后,雍正作为九子夺嫡的胜出者,承继大统。这便是雍正后世骂名其二。
然而,贝勒认为,雍正毒杀康熙可能性不大。《清圣祖实录》记载,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, “稍早起,手颤头摇,观瞻不雅”,“心跳之时,容颜顿改”。然而这些在现代看来,都是老年疾病常见的病状。因此,康熙之死,因病而世可能性大。
另外,古代皇宫守卫森严,皇帝饮食,有专门的御膳房供应,而且皇帝的饮食之前,都有专门的太监先尝试,确保安全之后,皇帝才会进膳。因此,贝勒个人认为,雍正毒杀康熙可能性不大。
三、雍正继位之谜。
关于雍正继位是否正统性,一直存在争议性。在康熙传位雍正的遗嘱中,有这样描述:“皇四子胤禛,人品贵重,深肖朕躬,必能克成大统,着继朕登基,即皇帝位。”而争论的焦点在于,康熙六十一年,康熙帝驾崩之后,康熙遗嘱传位皇十四子爱新觉罗·胤禵。雍正串通隆科多篡改康熙帝遗诏,雍正本名胤禛,与皇十四子胤禵本为同音。
因此,有关雍正篡位之谜成为雍正其后世骂名其三原因。然而,贝勒个人认为雍正篡位的可能性不大。首先,清朝的传位诏书都是满、汉两种文字所写,汉文的简体字“于”字容易改写。满文“于”字写法非常复杂,无法改写。其次,古代汉文的诏书都是繁体字,“于”字的繁体字“於”,也无从改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