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人 > 历史 > 正文

苏峻叛乱是东晋初年的一次大规模内战 苏峻为何要叛乱?苏峻叛乱后本来节节胜利却自己逞能上阵 最终失败身首异处

网络整理 2020-12-10 15:47

苏峻、祖约之乱是东晋成帝年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叛乱,由历阳内史苏峻发起,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建康。于次年攻破建康执掌朝政,乱事于公元329年随苏峻于前一年战死和余众陆续被消灭而结束。

苏峻叛乱是东晋初年的一次大规模内战 苏峻为何要叛乱?苏峻叛乱后本来节节胜利却自己逞能上阵 最终失败身首异处

公元322年,执掌东晋军政大权的琅琊王氏家族的王敦,因不满晋元帝重用鼓吹强化皇权,削弱门阀大族权势的刘隗、刁协等,及面对晋明帝步步紧逼,同时重病缠身,急欲趁生前完成改朝换代的“使命”,先后两次发动武装叛乱,兵犯京师。第一次武装叛乱,因晋元帝势力寡弱,准备不足,加之晋元帝推行的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,程度不等地侵犯到其他门阀大族的权益,导致众门阀大族或坐观成败,或助纣为虐,党附王敦,致使京师建康迅速陷落。

王敦专擅朝政,党同伐异。晋元帝忧愤而死。由于晋明帝部署得当,众门阀大族也不满琅琊王氏一家独大,纷纷支持朝廷;王敦病重,无法亲自指挥军队,众党羽徘徊观望等原因,王敦第二次起兵叛乱被粉碎。王敦、钱凤、沈充等叛乱首脑,陆续被斩杀,悬首建康示众。东晋政权暂时得到数年和平稳定。

不过,这短暂的和平稳定局面,又因门阀大族与流民酋帅权争而导致矛盾激化,最终酿成流民酋帅苏峻、祖约叛乱的爆发,使东晋政权再度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。最终,叛乱虽被朝廷镇压,但东晋政权,再次因内乱而遭到削弱;江南地区的民众,也再次蒙受战乱祸害。苏峻、祖约究竟是什么样的人?苏峻、祖约之乱缘何爆发?是怎样被朝廷平定的?

苏峻叛乱是东晋初年的一次大规模内战 苏峻为何要叛乱?苏峻叛乱后本来节节胜利却自己逞能上阵 最终失败身首异处

苏峻,字子高,长广郡掖县人。苏峻少有才学,踏上仕途后,任长广郡主簿。不久,西晋首都洛阳被匈奴军攻陷,晋怀帝被俘。广袤的中原地区,陷入血腥战乱,史称“永嘉之乱”。苏峻纠合数千家,在掖县修建堡垒自卫。周边民众,纷纷归附。晋元帝司马睿任命苏峻为安集将军,拉拢、招抚。

当时,青州刺史曹嶷虽上奏朝廷,请求任命苏峻为掖县县令,但内心却对苏峻非常嫉恨,暗地里与心腹谋划袭杀苏峻。苏峻得知消息后,率领数百家徒众渡江,向江南迁移。到达广陵后,司马睿命他为鹰扬将军。恰逢此时,周坚在彭城谋反。苏峻率众协助官军讨灭周坚,因功拜淮陵内史,后升兰陵相。

晋元帝永昌元年,王敦第一次起兵叛乱。朝廷下诏,命苏峻率部讨伐王敦。苏峻犹豫不决,卜卦结果显示出师不吉。苏峻遂阳奉阴违,迁延拖宕。王敦为拉拢苏峻,命苏峻为淮陵内史、奋威将军。晋明帝太宁二年,苏峻迁任临淮内史。王敦再次起兵,进犯建康。尚书令郗鉴建议急召苏峻等率军拱卫京都。王敦也派苏峻的哥哥去劝苏峻说:“若投靠王敦,可坐取富贵,何必去建康送死呢?”苏峻认为,王敦此次起兵叛乱,无必胜的把握。于是断然拒绝了王敦的拉拢,率军奔赴京都。

苏峻率军抵达建康后,因长途急行,将士疲惫不堪。王敦心腹沈充、钱凤认为:苏峻军长途跋涉,刚到建康,定然疲惫不堪;若立即猛攻,必能取胜。如果让他们得到充分休整,补充给养,恐怕以后就难以制胜了。于是,钱凤等指挥部下,夜袭苏峻军。苏峻率部奋起反击,大败王敦军。此后,苏峻率军多次与叛军交战,屡战屡胜,为平定王敦叛乱,立下赫赫功绩。因此,战后,苏峻晋升为使持节、冠军将军、历阳内史,封邵陵郡公。一时声名远震。

祖约,字士少,范阳遒县人。东晋名将祖逖的胞弟。他以孝廉出身,后任成皋县令。“永嘉之乱”爆发,祖约随祖逖归顺司马睿,拜从事中郎。晋元帝太兴三年,祖逖病死,晋元帝决定由祖约接替祖逖平西将军、豫州刺史之职,统率祖逖部众。祖约的同父异母兄弟祖纳向晋元帝禀报,祖约有反骨,若执掌军权,必将叛乱。晋元帝及大臣们认为,祖纳系出于嫉妒,故意诋毁祖约,因此没有理睬他。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