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权是三国有名的贤主 管是处理政治还是发展军事和经济都非常有才能 东吴国力强盛 孙权死的比司马懿还晚 东吴为什么没能统一
东汉末年,孙权继承父兄留下的家业,建立东吴。他深谋远虑,智勇双全。他披坚执锐,亲率兵士,驰骋沙场。前半生没有打过什么大败仗,反而取得了赤壁之战、夺取荆州之战和猇亭之战“三大战役”的胜利。他在开展军事、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,还注重发展生产、兴修水利、免除租税、崇尚节俭,以至富国强兵。
孙权是三国中一个重要的人物,也是有名的贤主。孙权继承兄长孙策的位子成为江东少主,但是这个年轻的统治者却并不轻浮和稚嫩,不管是处理政治还是发展军事和经济都非常有才能,这也是为什么东吴能够强盛的主要原因。孙权统领东吴共52年,在这52年中他兢兢业业地治理东吴,发展水军,恢复经济,加强贸易,积极开展农业生产,实行屯田,开垦江南的土地等,还派人大规模地航海以加强与台湾之间的联系。
总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之中,孙权带领江东父老过上了相对安乐和繁荣的生活。当时的东吴也是三国中最富饶的地方,而孙权也是三国时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。尽管晚年的孙权沉迷在骄奢的生活中,听信谗言犯下很多错误,致使东昊发生了后期的政变,但是孙权前期的统治之道还是很值得领导者学习的。
孙权年少继承东吴大业,他有着年轻人少有的稳重和心计,而且他知人善任,辅佐他的大臣有周瑜、张昭以及鲁肃等人,尤其是鲁肃,如同诸葛亮对刘备一样,尽心尽力地辅佐着孙权。而孙权也早就意识到鲁肃的才智和精明,对鲁肃提出的建议从来都是十分赞同。比如,孙权采取鲁肃的建议,加强稳固江东地区,适时出击,扩大自己的领土,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了其强大的责任心和雄心壮志。
孙权通过出动兵力解决了山越人不断骚扰的问题,并且对那些年富力强的青年人给予优待命其参军,统一管理老人妇女并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,这些政策不但稳固了江东,还有效地发展了农业生产,使孙权赢得了民心。孙权还多次采纳鲁肃的建议,如与刘备联合共同对付曹操等行为,其中包括孙权命令周瑜使用火烧赤壁的方法大战曹操。
再后来孙权同样听取鲁肃的建议实行了一系列抗击曹操的军事行动,包括草船借箭。很多人认为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谋略,但其实是出自孙权之手,这一次又成功抗击了曹操的军队,渐渐地孙权扩大了江东的势力范围,军队也在周瑜的带领下得以大力发展,进一步稳固了江东。由此,孙权也成了三国中最年轻有为的统治者。
孙权作为一方的统治者,在采取军事行动、积极开展外交和扩张领地的同时,也不忘提高江东人民的生活水平。孙权十分关注整个江东的经济发展状况,在他刚成为江东少主的时候就开始推行屯田政策,并将其分为军屯和民屯,还专门设立一些屯田的官职来负责日常的管理。
孙权是古代兵法家孙武的后代,所以他十分重视军事的发展,他规定屯田兵且耕且战,而屯田户就只是种田,不需参加兵役,当时江东地区的屯田规模非常大,技术在当时可谓是最先进的。由于江东地区临水,于是孙权下令兴建堤坝,还开凿了大量的,一来用于航运,二来可以灌溉农田,这足以看出孙权是何等重视水利方面的建设。
为了尽快恢复经济生产,孙权多次下令减缓农民的税收,在收复了荆州之后,他下令将荆州农民的租税一再放宽,并且停止收取其他额外的租税。孙权在发展生产和兴建公共设施的时候时常牢记居安思危,他不但加强了军事方面的训练,还十分注重军资物品的发放和使用,在军队中大力提倡节俭,就这样孙权的军队在无形中壮大了起来。再加上孙权身边的周瑜等大将领兵有方,训兵有道,培养了强大的,使吴国成为了三国中势力较强的一方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