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 一代名将李广究竟做错了什么 使得他终生未曾封侯?李广一生的三大败笔注定他难以封侯
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,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无数战功,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很大。可是名将李广虽然威武一世,却也是命运多舛,非常坎坷的。他的人生结局也十分悲惨,令人惋惜。
但是龙城飞将在,不叫胡马度阴山,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赞誉汉代名将李广的诗句。李广出身行伍世家,精通骑射,骑射技术比当时令匈奴闻之胆颤的卫青、霍去病还精湛,并且一直在防卫匈奴的最前沿,军中朝中甚至匈奴那里名气都很大,却一生未能封侯,他的堂弟李蔡封侯拜相,他的儿子李敢也被武帝封为关内候,为什么名气很大的李广未能封侯呢?真的是有才难施,壮志难酬吗?
后世人们也常常以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来形容一个人虽满腹才华,却难以施展,不得重用。事实上,古往今来,有才却难以重用的人很多,这里不仅仅有环境还有个人的原因。李广之所以难封,那是因为他一生的三大败笔,注定他难以封侯。
比起许多出身卑微,为了前程或者说为了光宗耀祖而努力拼搏的人来说,李广也可谓少年得志。李广是陇西成纪县人,出身行伍世家,祖先李信在秦灭燕的战争中立过大功,留给子孙的是一套精湛的骑射之术和一张强劲的大黄弓,李广继承祖训,自小练就了一身能起善射的本领。汉文帝十四年,匈奴骑兵大举进攻上郡以北的萧关,李广以“良家子”身份从军出征。他作战勇敢,杀死不少匈奴骑兵,被汉文帝选为侍卫宫廷的郎官。不久又被提升为武骑常侍。
李广身材魁梧,两臂修长,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骑射本领,他不仅勇于冲锋陷阵,冒险御敌,而且还多次舍生忘死地同出没的猛兽搏斗,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胆略,所以很快成为汉文帝侍卫中的拔尖人物,很受汉文帝赏识。所以看来李广应该是一个很优秀的侍卫保镖。汉文帝晚年,曾经十分感慨地对李广说:可惜你生不逢时,否则以你的本领,要是生在高祖的时候,做个万户侯又算得了什么呢?
所以说李广可以说是少年得志,深受皇帝赏识,上天给他的机遇是有了,但后期他的一些作为却令人叹息,这也是他一生的三大败笔。
私接诸侯王将印,为朝廷所忌,此败笔一也;
汉景帝即位时,李广已做到陇西郡的都尉,也就是陇西郡的军事长官,地位仅次于太守,也算是中高级军官了,但后来做的事说明了他政治上的极不成熟。景帝三年,吴楚七国之乱爆发,叛军首先进攻梁国,梁孝王刘武被迫坚守睢阳,抵御叛军。李广此时以骁骑都尉军职随太尉周亚夫领兵平叛。昌邑之战中,李广英勇作战,率军冲进叛军营寨,并夺得叛军旗帜,立下战功。梁孝王为了表彰李广的战功,特意授给他将军的勋衔和印信,李广居然接受了。
作为朝廷命官,竟敢私自接受一个诸侯王的封赏,这是汉朝的法令所不允许的,也是不能容忍的。所以李广回到长安后,没有得到汉朝的封赏。不久就被调出长安,担任上谷郡太守以防卫匈奴。直到公元前140年,汉武帝即位后,因周围亲信纷纷推崇李广,称他是汉朝名将,汉武帝才把李广调到长安,担任未央卫尉,即统领未央宫卫士的高级武官。
为泄私愤,妄杀朝廷命官,此败笔二也;
公元前129年冬,匈奴攻入上谷,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、骑将军公孙敖、轻车将军公孙贺分别从上谷、代郡和云中出发,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发,各自率领一万骑兵迎击匈奴。在这次战役中,公孙贺无功无过,公孙贺损失7000余人,大败而回;卫青杀伤匈奴700余人,战功显著,被武帝封为关内候;而资格最老,年纪较大的李广却出师不利。军败被俘。死里逃生回到长安后,被有关部门按军法追责,理应处死,好在当时允许出钱出谷抵罪,被削去官职,降为平民。
李广免职后,迁到蓝田南山闲住。一日闲来游霸陵,被当时看陵墓的霸陵尉阻止,并大声呵斥,他报出名号后,对方依然不买账,无奈李广讪讪而回,为此怀恨在心。武帝元朔元年,匈奴派兵进攻汉朝,并杀死辽西太守,又攻入渔阳、雁门。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,派他到右北平担任太守抵御匈奴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