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人 > 历史 > 正文

宋孝宗赵昚是南宋中兴之主 胸怀凌云志 宋孝宗是如何力挽狂澜 扶大厦之将倾的?

网络整理 2020-12-17 14:20

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,他在位期间,平反岳飞冤案,起用主战派人士,锐意收复中原;内政上,加强集权,积极整顿吏治,裁汰冗官,惩治贪污,重视农业生产,百姓生活安康,被视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。

u=3416656465,2280195386&fm=26&gp=0_副本.jpg

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,最难以评价的朝代无疑就是南宋,南宋的疆域是中国所有统一政权中最小的,但是其经济情况又是最发达的。在金人发动南侵,发生靖康之乱后,南宋失去了中国北部的大片地区,两名皇帝也被掳走。宋高宗赵构只能在临安偏安一隅苟且偷生。

虽然在宋高宗在位期间期间,岳飞韩世忠等著名将领,曾经北伐金朝,多次取得胜利,收复了大量失地,给人民带来了希望。但是,在奸相秦桧的从中作祟下,岳飞等优秀将领惨遭杀害,北伐也只能告一段落。

此时的南宋,由于长期受到战争的破坏,全国的经济情况也不容乐观。政府对于农民的压迫似乎已经到达了极限,人民对于南宋政府的忍耐到达了极点。而之所以南宋可以在之后持续百余年,与其第二任皇帝宋孝宗励精图治息息相关。

自从赵光义上位以来,宋朝国内一直传说着宋太宗得国不正的传闻。而随着靖康之难的发生,这样的说法甚嚣尘上。甚至在宋高宗赵构出逃的过程中,当年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后人赵子崧甚至有自立为帝的打算。到后来此人被赵构流放而不是杀死,其主要原因也是赵构也担心"太祖之后,将再得天下"的传言在国家造成不好的影响。

但是在南逃的过程中,赵构的母亲孟太后梦到了太祖之后将再得天下的事情,并将此对宋高宗讲,之后宋高宗"若有所悟"。恰逢在南逃的过程中,赵构由于惊吓过度,丧失了生育能力,所以他也需要在皇室中寻找一个继承人。当时赵构认为宋太祖以武功得天下,但是其子孙后代却不能享有天下,这才造成了上天对宋太宗后人的惩罚。

于是他在赵匡胤之子赵德芳的后人中,选择了两名皇子入宫进行培养,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宋孝宗。宋孝宗在作为皇子的过程中,20年来一直勤奋好学,文治武功都没有落下,而且为人不近女色,节俭低调。才让宋高宗授予了他皇太子的位置。

在采石之战之后。宋高宗废除了为抗金设立的招讨司,把一个议和的局面留给了宋孝宗,因此宋孝宗上位之后,便与金朝签订了隆兴和议,为南宋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空间。而宋孝宗在位时期,南宋无论是经济文化,还是军事实力,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,确实称得上宋朝的中兴之主。

u=3402723205,1840865832&fm=26&gp=0_副本.jpg

宋孝宗登基的时候,由于南宋在之前经历了连年的征战,所以国库空虚,政府便不得不向农民索取财务。自晚唐以来,就出现了"预催"的败政。在南宋时期愈演愈烈,之前夏税按规定是八月份上交,但是在宋孝宗即位的时候已经在五月份征收,给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压力。

孝宗曾经多次下令禁止这一行为,但户部并不执行,因此在其得知实际执行情况之后,采取了新的政策。他要求户部先向南库借钱,来应付夏日的财政支出,等到八月半向农民征收夏税之后再归还南库。在这样的政策下,人民承担的经济压力有所缓和,南宋的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。

当时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做出的另一项举措,就是兴修水利工程。他一方面在一些新近遭到战争破坏的地方重新兴建水利设施,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生活。另一方面,他还加强了对负责此事的官员的监督,保证了政策的有效执行。自靖康之乱后南宋频繁爆发的水旱灾害,终于得到了一定的缓解,人民也得以从饥荒的状态之中走了出来。

除了以上两项措施之外,他还对苛捐杂税进行了减免。尤其是遇到荒年的时候,之前南宋政府会将这一年的赋税,分到后面两三年中向农民征收。但是他认为荒年就不应该向百姓征收税赋,于是废除了这一制度。还有徽州一直征收的"料杂钱",福建一直征收的"犹剩米"等苛捐杂税,也都被废除。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不小的提升,南宋的统治趋于稳定。

这时南宋的,商品经济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但是由于铜矿数量的稀少,导致南宋政府无力铸造大量的铜钱,于是宋政府组织发行纸币会子用于贸易流通,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。在这些政策的共同作用之下,南宋人民逐渐从困苦的生活中走了出来,并且国家的商业贸易往来有了明显的提升,南宋的国力得到恢复。之前的政府赤字在孝宗在位期间终于填平,甚至还有了不少的结余,为之后南宋政府的维持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u=3301955845,556421925&fm=26&gp=0_副本.jpg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