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人 > 历史 > 正文

韩信是战场上的兵仙 却也是政治上的白痴 最终死于非命 韩信是如何成就一代兵仙之名的?

网络整理 2020-12-21 14:46

淮阴侯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,是中国古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,被后人尊称为“兵家四圣”之一,有“兵仙”的称号。“国士无双”、“功高无二,略不世出”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。韩信一生战功赫赫,对兵家思想的传承也有重要贡献,却敌不过朝堂上的鬼蜮伎俩,结局令人叹息。

韩信是战场上的兵仙 却也是政治上的白痴 最终死于非命 韩信是如何成就一代兵仙之名的?

翻开中国历史,有一个群体永远魅力四射,那就是名将群体,他们把战争推向艺术。当然这个群体也有很大的差别:稳健型有之,如卫青、徐达;奔放型有之,如霍去病、陈庆之;诡异型有之,如孙膑、粟裕。韩信是这个群体的佼佼者,其军事艺术风格兼具稳健和灵动,对立统一的结合体。

韩信生于公元前231,死于前196,活了35岁。顶级军事天才,这个是公认的;政治智慧是自以为很厉害,其实和刘邦、张良、萧何等人比,是小白。性格,属于那种真才实学话不多类型。秦汉时代,大中华进入农耕文明周期。汉帝国建立过程中,韩信无人能取代。尤其是楚汉相争那几年,如果没有韩信,政策情况下刘邦最后也会胜利,但不会那么快。

韩信的人生精华,集中在公元前206到公元前202,楚汉战争中对项羽作战的那4年。在此之前,韩信遭遇坎坷,青年没工作时遭过嫌弃;在市井世界遭遇过胯下之辱;投靠项羽不被重用,以至于在灭秦的大战中没有表现。韩信短短一生中指挥过的经典战役:陈仓之战、京索之战、安邑之战、破代之战、井陉之战、胁燕之战、破齐之战、潍水之战、垓下之战。这些战役中,以陈仓之战与垓下之战最为重要。

话说灭秦之后,项羽分封天下,把刘邦封为汉中王,就是今天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那巴掌大的地方。那里也是刘邦争霸天下的起点。刘邦当时无力与项羽抗衡,接受张良建议,入蜀后烧毁子午谷栈道,以示无东顾之心,麻痹项羽。暗地里刘邦集团却励精图治,恢复生产,养精蓄锐。

公元前206年,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。当时韩信25岁,人生第一战就是带领汉军出汉中,夺取关中。汉中和关中之间横亘着秦岭,只有四条路可走,如何突破关中封锁?韩信以周勃、樊哙为先锋,命令他们修复子午谷栈道。替项羽留守关中的章邯不以为意:照这种修法,修三年也修不完,不止是计。当然章邯也没有大意,把主力调至子午谷口防御汉军。韩信率主力从陈仓道翻过秦岭,悄悄抵达陈仓发起突袭。章邯听闻大惊,仓促之间率军驰援,被韩信打败。

原来韩信的策略:明修子午谷栈道,暗度陈仓道!拿下陈仓,就意味着东进的道路被打通,汉军沿着渭水乘胜追击,围困章邯于废丘,司马欣、董翳投降,韩信攻占了整个关中!——此战体现出韩信的战略判断。这一战足以让韩信跻身名将之列!这是典型的出场即巅峰。谁也没想到一个25岁的年轻人这般厉害。

韩信是战场上的兵仙 却也是政治上的白痴 最终死于非命 韩信是如何成就一代兵仙之名的?

所以在刘邦集团成功之后,两千多年的时间,再也没有人能从汉中那一带北上拿下关中平原,并且争霸中原。为什么呢?其实并不是没人尝试过。四百年后,刘备集团占据汉中和巴蜀,试图重复刘邦的故事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呕心沥血,想要兴复汉室,一次又一次北伐,均以失败告终,始终无法拿下关中平原。是因为诸葛亮能力不足?

诸葛亮所以没能复制韩信的成功经验,并不是能力上的差异。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元年武都大地震,导致古汉水改道,不再流向汉中盆地。刘邦韩信北伐,可以通过古汉水运兵运粮,不用担心后勤问题。到诸葛亮时代,失去古汉水航道,后勤始终无法解决。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任凭诸葛亮绞尽脑汁,即便发明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,也解决不了后勤运输问题,北伐无疾而终。

看看诸葛亮历次北伐路线,就是没有陈仓那条道。这是典型的一场地震,改变了刘备和诸葛亮极端的命运。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有趣。韩信人生的第一战,没费多少力气,就帮助刘邦再次占领关中,相当于拿下争霸天下的本钱。要知道秦国就是以关中为根据地向东统一六国。韩信要做的事儿,就是指挥汉军把秦军干的事儿再干一遍。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