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人 > 历史 > 正文

为何明朝皇帝奇葩多?

网络整理 2020-09-15 16:31

 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中,明朝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个。当家管事的有28年不上朝的皇帝,有天天不干活玩木匠的皇帝,也有一辈子就喜欢一个比自己大十七八的女人的皇帝。然而明王朝再不堪,他也从来没有向任何一个外民族弯过腰、低过头。为何明朝皇帝奇葩多?大明终其一朝276年,不和亲,不赔款,不割地,不纳贡,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

  朱棣当时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,将明朝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。这样子有一个不好的地方,一旦战事不好,随时可能让敌人兵临城下。也确实是,在明朝的历史上并不缺乏让人家包围首都这样事件的发生。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位皇帝和清朝的咸丰皇帝一样,扔下江山社稷不管,丢下老百姓不顾的。没有二话,就是一个字打。

  明英宗被俘以后,在敌营也从来没和被俘的徽钦二帝一样,毫无骨气。明朝这边呢,不掏钱赎回皇帝,皇帝没了,我们在推选一个,就是一个字,打。打它一个昏天黑地,打它一个日月无光。如果去看明朝战史,你会发现明军无论多么惨,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,都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,绝不割地赔款。哪怕如暴民军大军压城,哪怕如瓦刺大军围攻首都,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论是哪种情况,都绝不认输。

 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,有爱玩的,有荒谬的……为什么那么多色彩鲜明的皇帝都出现在明朝?什么木匠帝刷钱帝嗑药帝调戏淫乐帝等等,为什么这些皇帝扎堆出现在明朝呢?是明朝大环境所致还是清人史书篡改所致?

  其实大家所说的这些奇葩皇帝,历史上很多,在东汉,南北朝时期尤其众多,只不过明朝离我们更近,历史记录更加完整,业界也更喜欢研究大一统王朝,于是明清两朝称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

  

为何明朝皇帝奇葩多?

  回到皇帝本身来看,封建皇室普遍是早起创业艰难知道守江山的难处,到了中后期,社会稳定,再加上统治阶级与身俱来的优越感,很多皇帝以享乐为主。变着法的玩。这些既有皇帝本身的因素,也有周边佞臣宦官的唆使。

  首先一个原因,就是民间野史文艺的夸张演绎。

  明朝之后的清朝,是中国民间戏曲的红火期,我们今天喜闻乐见的好些地方戏,比如晋剧京剧,都是在清朝成型,相声艺术同样在清代成熟。这类民间艺术要想火,八卦皇帝就是好话题,清朝皇帝八卦了是找死,那八卦前朝皇帝,自然特安全。

  比如万历皇帝,为啥会变得色彩鲜明?最早流传的,就是清代一个单口相声《皇上二大爷》,凭空给隆庆帝在民间找了个二哥,成天充大辈教育万历帝,好些关于万历的段子,都是这相声流传下来的。

  朱元璋当然也没幸免,为啥大家都觉得他残忍好杀?民间文艺功劳最大!像“炮打庆功楼”“给徐达吃蒸鹅”这类段子,全出自晋剧,连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,都被朱元璋设计用妃子差点骗上床。像大明开国前就去世的胡大海,更是在戏曲里多活了三十多年,专为讨伐朱元璋。

  至于正德皇帝,那更是八卦的厉害,这位皇帝一辈子也干了好些不靠谱的事,全被民间艺人拿来当爱情素材,比如《游龙戏凤》的戏曲常年流行,粤剧里还有正德皇帝大战武当派的故事,还被香港人改成武侠小说。

  成化皇帝最雷,他本人倒还没啥段子,但他宠爱年长十九岁的万贵妃,也闹出不少风波,于是万贵妃也没幸免,在清朝的一些小说,甚至徽州地方戏曲里,万贵妃都变成了妖女,还是女狗熊精变的,差点吸了成化皇帝的阳气,情节相当曲折。

 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改编,一是清朝以后,民间戏曲很繁荣,更重要原因是,在清朝八卦明朝皇帝,特别是怎么荒唐怎么演,在清朝是默许的,典型凤阳花鼓,所有的考据结果都说明,明朝从没有过凤阳花鼓,倒是清朝有最早的演出版本,听听唱词就知道为啥:自从出了朱皇帝,十年倒有九年荒。

  这类戏曲流行,对于清朝来说,是黑明朝的最好宣传工具,于是在这类宣传下,明朝皇帝的形象,也就丰富多彩。

  同样的例子放清朝身上也一样,清朝结束后,民国相声文化火热,乾隆也就没幸免了。刘宝瑞的好些相声,包括鸳鸯蝴蝶派的好些小说,都逮着乾隆使劲扒,连他亲爹是谁,野史里都有十来个版本。

  但实事求是说,比起清朝皇帝来,明朝皇帝确实色彩鲜明,个性各个独特,具体原因也是不一样的。

  朱元璋,这个属于几百年难遇的顶级政治军事天才,不可复制。

  而其他人,更多则是得从教育和政治文化环境上找原因。

  

为何明朝皇帝奇葩多?

标签